梁靜茹的〈暖暖〉是一首耳熟能詳的歌曲,而在這座多雨的小鎮「暖暖」,除了知名的【暖暖車站】外,似乎少有其他亮點。對許多人而言,提起暖暖,腦海裡浮現的也只是那首溫柔的旋律。

然而,這一次跟隨在地導覽員的腳步,真正走進暖暖,才發現這座小鎮蘊藏的故事遠比想像豐富。
我們聆聽基隆河域數千萬年來岩層堆積、自然沖蝕而成的壺穴故事,並拜訪全台唯一的雙土地公廟—兩尊土地公分別掌管著不同的溪流。水,對暖暖而言格外珍貴。日治時期設置的巨大攔河堰與幫浦間,正是當年重要的水資源來源,這裡更是臺灣第一座擁有完整淨水設施的自來水系統。

暖暖昔日是煤礦與樟腦重鎮,航運繁盛,如今仍留有東健煤礦的卸煤礦遺址,彷彿一條通往過去的時光軌跡,靜靜述說著小鎮的歷史記憶。

而在暖暖的山林間,還隱藏著一處富有人情味的秘境【山水草間】。這裡彷彿是城市裡的一方桃花源,聚集了多位手作職人。除了香氣撲鼻的炭烤燒餅,還有刺繡、編織等工藝創作,空間宛如一座小型藝術館,處處流露著職人的溫度與用心。

大菁則是暖暖的另一項特色。這次我們體驗了大菁藍染,用彈珠、冰棒棍綑綁出專屬圖案,再將布料浸入深邃的藍染染缸中,看著顏色一點點滲透、成形,完成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藍染作品。

這一天雖然下著雨,但雨中的暖暖別有一番風情。
在磅礡的攔河堰前、在藍染的靜謐之中,暖暖不再只是歌曲中的旋律,而成為一個讓人願意駐足的地方。這一站的美好,細膩而動人,將會讓我回味良久。

暖暖車站

搭乘火車來到「暖暖」這一站,映入眼簾的是一座迷你無人車站。這裡僅有兩座月台,沒有候車室、沒有洗手間,也沒有正式的出入口,只有一座天橋與樓梯貫穿兩側月台。這一站,真的很小。

我記得多年前曾來過這裡,那時就對這座車站的靜謐印象深刻。沒想到多年後再訪,歲月的痕跡更添一份滄桑與沉靜。

這次我們參加了暖暖的【暖東古道尋幽之旅】,由在地人李老師帶領,一行人從暖暖車站集合出發,準備開啟一段屬於暖暖的在地小旅行。

 

暖暖 基隆河壺穴

從暖暖車站出發,沿著天橋緩步而上,眼前展開的是壯闊的基隆河流域。這片河谷,歷經了數千萬年的地質變遷與沖蝕堆積,孕育出獨特的自然景觀——壺穴。

暖暖一帶的地層屬於南港砂岩層,岩層結構特別,呈現砂岩與頁岩交互堆疊的「砂頁互層」形態。砂岩層厚實而堅硬,頁岩則較為鬆軟,正因這樣的結構,經過長年水流沖刷,形成了多樣的地形變化。

導覽老師說,基隆河的水量相當大,從上游四腳亭一帶寬廣的河面流經此處後,進入暖暖峽谷,河道由寬轉窄,水流加速、沖力倍增。當水中的沙粒與小石子被捲入岩層上的小洞中,隨著水流不斷旋轉、研磨,洞口逐漸擴大,於是就形成了今日所見的壺穴奇景。

暖暖小鎮導讀

在地導覽老師李老師博學多聞,彷彿是一本地理歷史圖鑑。沿途路邊的小草小花,在他的口中都有了故事與歷史。

讓人驚喜的是,在這座不起眼的公園裡,竟然藏著一株來自恐龍時代以前的植物——雙扇蕨。這種植物被稱為「活化石」,早在恐龍誕生之前就已存在於地球上,至今依然在暖暖靜靜生長,見證著歲月的悠長與自然的奇蹟。

安德宮

暖暖的安德宮媽祖廟是這座小鎮的信仰中心,建於清乾隆年間,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。最初只是一座小廟,隨著暖暖成為基隆河航運的終點,安德宮的重要性也逐漸提升。

安德宮因此不僅是信仰中心,也承載了暖暖河運歷史與地方經濟的重要記憶。

暖暖或許沒有太多知名的觀光亮點,但在李老師的帶領下,小鎮的每一處都像是隱藏的寶藏。沿途所見皆是風景,每一株植物、每一片葉子,他都能娓娓道來背後的故事。

 

 

他指著路旁的肖楠,講述它在山林間散發淡淡香氣的特性,又拿起一片蓮霧樹葉,讓大家聞聞那股獨特的果香。就連藏身在樹叢中的野生櫻桃,也逃不過他的眼睛,被他巧妙地發現並介紹。

在李老師的解說中,這趟走讀不再只是步行的旅程,而是一場與自然對話的體驗。植物、故事與土地緊密交織,讓整個旅程充滿驚喜與溫度,為暖暖之行增添了許多亮色。

 

隨著四季更迭,台灣欒樹展現出從綠到黃、再到粉紅與橘紅的漸層色彩,讓這趟暖暖走讀之旅多了一份生動與浪漫。

水,對暖暖而言格外珍貴。這一天正值大雨滂沱,眼前的巨大攔河堰在雨水沖刷下,水流翻湧、氣勢磅礴,震撼得讓人屏息。水從高處傾瀉而下,彷彿能感受到當年工程設計者對水流力量的精準掌握。

這座日治時期建造的攔河堰與幫浦間,曾是暖暖最重要的水資源來源。它不僅控制河水,還為當地居民提供穩定水源,更成就了臺灣第一座擁有完整淨水設施的自來水系統。我不禁想像當年工人們如何利用這份力量,把水轉化為生命之源,養育一代又一代暖暖的居民。

基隆水道歷時四年餘1902年完工,是台灣第二座水道設施,因水中含有雜質與微生物,需要設置淨水設備,於是成立了台灣第一座具有完整淨水設備的自來水系統,也是四至初期公共衛生工程的代表。

幫浦間

基隆水道的主要設施包括堰堤、取水口、取水井、幫浦間、調節井、沉澱池、八角樓分水井以及過濾池等。其中,這座興建於日治時期的幫浦間尤為引人注目,紅磚砌成的建築外觀結構堅實,牆面除了紅磚之外,還運用了當時流行的水洗石子工法,細節中帶有時代特色。

這裡不僅是水利工程的重要設施,更是一處代表日治時期技術與建築風格的歷史建築。站在建築前,彷彿能感受到百年前工匠們的細膩巧思與工程智慧,也見證了暖暖作為臺灣首座完整淨水系統所在地的歷史意義。

福德宮  全台唯一雙生土地公

這是全台第一座雙生土地公,前方是西勢溪與東勢溪匯集的流域,兩位土地公也分別掌管一條溪水,護佑居民平安。

雙生土地公廟前有兩條溪水,分別為東勢溪與西勢溪,兩溪合為暖暖溪,再流入基隆河,廟旁又有淨水廠,代表雙生匯雙水的水源地,這是全國唯一的雙生土地公,如今兩位土地公一起辦公,暖暖居民有兩倍的護佑,來暖暖,一定要來這裡朝聖參拜啊!

 

李老師說,這個天公爐有一個特別的規矩,不能落地擺放。爐身設計也很講究:天公爐上方有兩個象徵龍耳的裝飾,而爐身下方則是獸足造型的爐座,看似穩固,卻不能直接放在地面上。

這種設計不僅富有象徵意義,也展現了傳統工藝的巧思,每一個細節都承載著信仰與文化。

東建煤礦卸煤櫃遺址

東建煤礦卸煤櫃遺址見證了暖暖昔日的工業繁榮。暖暖曾是基隆河運的終點,貨物多從這裡運送,河運一度非常興盛,其中以煤礦以及樟腦運輸最為繁忙。基隆河流域從暖暖到七堵的河床中,過去還有砂金存在,增添了這條河道的歷史色彩。

這片曾經卸煤的地點,如今成為遺址,靜靜述說著煤礦輝煌的歲月與暖暖河運的興盛記憶,彷彿能看見當年忙碌的工人和川流不息的貨船,歷史痕跡仍在這裡悄悄流轉。

山水草間

走進山水草間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蓊鬱的花園,沿著長長的植物花道慢慢走進去,彷彿踏入了都市中的桃花源。起初,我以為這裡只是一座充滿植栽的美麗餐廳,沒想到它承載的故事遠比想像中豐富。

這裡原本是店主父親的菜園,也是他研究採藥的基地。隨著時間推移,店主將母親的伴手禮品牌灶咖延伸至此,再加上妻子精湛的手作技藝,讓山水草間逐漸成為一座手作藝術的殿堂。同時,它也是暖暖地區居民喜愛聚會、交流的地方,充滿人情味與生活氣息。

 

山水草間真的如其名,整個園區都是滿滿的盎然綠意,除了你看到的植物廊道,還有更多精彩的場域,這裡很適合來一場手作體驗與導覽,建議事先預約,才能有較好的體驗品質。

這裡的空間像是美麗的藝廊,美麗而有在地人情味,店主也非常熱情,來到這裡絕對像置身暖暖一般,身心靈都暖暖的。

這天的餐點是由店主以及碇內社區共同準備的料理,用共好的概念,碇內內地區的特色,在這裡完美呈現,有暖呼呼的藥膳湯品、薑黃飯、山藥、鮮蝦、黃金泡菜、紅麴、牛肉醬、雞肉等,還有手工的奶酪,每一道都讓我們讚不絕口,也感受到暖暖社區的溫暖人情味。

   

餐點每一道都好可口,就連花草茶以及甜點也都好喜歡,沒想到在暖暖這個地區可以吃到這樣澎派的在地美食。

店主妻子小玉手作技藝高超,在園區裡有作品的陳列空間,這裡宛如一座小小的藝術殿堂,各式各樣的編織,包包手作、刺繡、書畫通通都有,作品之精緻讓人讚嘆。

小玉老師最擅長編織燈具,每一款織品掛起來都好浪漫,好想每一款都打包回家。

 

園區裡到處都有燈飾織品的作品,讓園區增添一抹手作藝術的浪漫。

山水草間,還有一項不可錯過的在地美食——炭烤燒餅。這道伴手禮傳承自浙江手藝,結合暖暖的在地食材,內餡包著經過三次醃漬、三次日曬的梅干扣肉。採用古法炭火慢烤,外皮香酥帶勁,咬下去可以感受到層次分明的口感。

這不是一般地方能吃到的燒餅,每一口都融合了客家的風味與炭火香氣,獨特又美味,讓人一試就難以忘懷。

山水草間還有一處非常迷人的綠色空間,桌椅都充滿手作巧思:桌面彩繪精美,椅子則由陶罐改造後再彩繪而成。這個半露天場地在晴朗的日子特別適合作為用餐區,搭配輕柔的帷幕與溫暖的燈飾,更增添了浪漫而悠閒的氛圍,彷彿置身於自然與藝術交織的秘密花園。

下次好天氣來,肯定要在這裡用餐作手作,感受花園間的優閒氛圍。

藍染體驗

大菁藍染是暖暖一項重要的傳統工藝。暖暖氣候與土壤特別適合大菁生長,因此染出的藍色格外鮮豔飽滿。沒想到,在這個多雨的小鎮,也能體驗到充滿地方特色的藍染技藝,讓人對暖暖的文化與工藝多了一份驚喜。

   

在這裡我學到超棒的藍染技巧,老師教我們用彈珠以及冰棒棍,作成球型或是特殊的線條,老師教法淺顯易懂,我覺得我的藍染工藝又更上一層樓了。

藍染的關鍵在於耐心與細心。每一塊布都需要先浸泡在染劑中約三分鐘,然後取出讓布料休息、氧化,再重複這個過程五次,才能完成獨特的藍色圖案。這種循序漸進的染布方式,不僅考驗技術,也讓人在操作中體驗到傳統工藝的韻味與樂趣。

 

這次完成的藍染作品讓我非常喜愛。染好的成品回家後,還需要用醋水洗滌,再以清水反覆沖洗五天,才能固定顏色,讓它真正呈現最美的藍色光澤。這一次我製作的是一個飲料杯帶,既實用又充滿手作溫度,我想它一定會經常陪伴在我的日常生活中,每次使用都能回想起在暖暖藍染的美好時光。

山水草間的柯老闆以及小玉都是充滿熱情,又熱愛暖暖的人,在這裡感受到強大的手作工藝,以及暖暖人的人情味,為這次的暖暖旅程留下美好的回憶,想來這裡造訪以及體驗手作的朋友,建議事先預約。

山水草間 店家資訊

山水草間 粉專
地址:基隆市暖暖區東勢街30-6號
電話:0906 567 736

結束這趟暖暖小旅行,心裡滿滿都是這座小鎮的故事與驚喜。從基隆河流域的千萬年壺穴,到日治時期的攔河堰與淨水廠,再到東建煤礦卸煤櫃遺址,每一處都見證了暖暖過去的興盛與變遷。沿途還有李老師細心解說的植物、天公爐與安德宮的信仰文化,讓人深刻感受到這座城鎮的歷史厚度。

而在山水草間,手作的溫度、炭烤燒餅的香氣、綠意盎然的庭院,以及親手染出的藍染作品,都讓旅程添上了豐富的感官與心靈體驗。雨中的暖暖雖靜謐,卻充滿故事與情感,像是一首低迴悠長的旋律,讓人願意慢下腳步細細品味。這一趟旅行,不只是看風景,更是與歷史、人文和手作文化的一場溫暖邂逅。

一起來暖暖旅行吧!

 

發表留言

這個網站採用 Google reCAPTCHA 保護機制,這項服務遵循 Google 隱私權政策服務條款